Brand

住房公积金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思考 以Z市为例
来源: 自贡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编辑: 陈振华 时间: 2025-03-06
分享到:

一、住房公积金数字化转型背景

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自建立以来就始终致力于解决城镇职工住房问题,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完善制度内涵,无论是建立之初着重解决住房建设资金筹集难题、加快住房建设、缓解住房短缺矛盾阶段,还是随后紧盯着力解决刚性住房需求、支持个人改善型住房消费阶段,直至当前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的转型发展阶段,住房公积金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紧跟国家信息化步伐,推动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管理运营效能明显提升,办事服务效率明显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在全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住房公积金需要紧跟数字化转型步伐,提升数字化能力,打造数字化业态,构建智慧型住房公积金。

二、住房公积金现状

(一)全国住房公积金业务现状

经过30余年的发展,住房公积金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住建部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全国住房公积金2023年年度报告》的通知,截至2023年末,全国住房公积金实缴职工1.74亿人,累计缴存总额29.16万亿元,累计发放贷款4768.54万笔、15.18万亿元,缴存覆盖不断扩大,缴存群体持续增长,存贷规模持续增长。

(二)Z市住房公积金现状

截至2023年末,Z市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总额269亿元,累计提取163亿元,累计向7.14万户职工家庭发放贷款173亿元,Z市住房公积金贷款占Z市住房贷款余额总和的19%(即个人住房贷款市场占有率)。为Z市职工改善住房条件提供了资金支持,对Z市缴存职工住房消费支持力度大、住房贡献率高,惠民利企作用明显。

三、住房公积金数字化发展现状

(一)全国住房公积金数字化发展现状

在数字政府建设背景下,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者探究依托数字化解决住房公积金运营存在的难点堵点,推动制度普惠性提升,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各地陆续实现缴存、提取、贷款等关联信息联网共享,通过数据赋能实现服务提速、职工减负。在全面推进住房公积金“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过程中,实现住房公积金数字化转型落地落细。

然而,各地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数据质量问题,导致当前的历史基础数据无法加以充分应用。而各地因存贷规模、收益及收益分配存在较大差别,用于数字化发展的资金存在差异,信息化队伍、数字化人才也各有特色,当前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

1.全国范围推进“双贯标”。2014年,住建部出台了《住房公积金基础数据标准》并要求贯彻落实,住房公积金基础数据标准化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相继完成“双贯标”。基础数据的可靠性、可用性和扩展性得到强化。业务系统对接扩展应用程序优化,信息化能力和运营质效明显提升,住房公积金管理服务实现信息化转型。

2.构建一体化枢纽平台。截至目前,基于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管服务平台等全国性服务平台的住房公积金一体化总枢纽初步建成。基于这个总枢纽,住房公积金服务跨区部署协同全面推进,住房公积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落地扩容。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设立线下住房公积金“跨省通办”专窗3423个,线上“跨省通办”专区1043个,依托“全程网办”“代收代办”“两地联办”等方式保障了住房公积金“跨省通办”业务落地见效。

3.各地建成综合服务平台。为确保住房公积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顺利推进,住建部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住房公积金综合服务平台的通知》。各地住房公积金综合服务平台相继建成,推动了住房公积金流程优化和服务提升,实现资金实时结算和实时监控,缴存、提取、贷款质效持续提升。

4.推进“互联网+”公积金。近年来,在“互联网+公积金”的支撑下,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持续深化联网共享,通过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共享,实现住房公积金服务逐步向网上申请、网上预约、网上办结迁移延伸,推进住房公积金业务“网上办”“零材料”“智能审”,初步构建足不出户住房公积金便捷高效服务体系。

5.聚焦服务“三化”出台系列标准规范。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住建部相继发布了《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规范》等业务标准和规范,为住房公积金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提供了制度支撑。

(二)Z市住房公积金数字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Z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相继完成住房公积金“双贯标”,建成综合服务平台,完成信息化阶段性工作。

1.基于原有系统完成“双贯标”。从2012年开始,Z市推进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并同步完成硬件升级改造,在全面完成基础数据治理、信息系统改造、运行测试上线后,成为2015年全国第一家在现有业务信息系统中进行基础数据贯标的中心。

2.建成综合服务平台。Z市根据住建部《关于建立健全住房公积金综合服务平台的通知》的要求,全面完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多渠道、立体化住房公积金服务体系,并持续迭代升级,推进业务数字化发展。

3.推进“互联网+”公积金。Z市围绕“互联网+”公积金联网共享,深化与合作单位和公共服务部门的信息联网共享,实现与银行、不动产登记中心等的互联互通,业务智能化不断拓展。

4.推进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近年来,Z市完成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三个基础办法的编制,出台了对应的实施细则,提升住房公积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四、住房公积金数字化转型的意义

(一)满足国家数字政府建设需要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数字化驱动,数字政务建设要求住房公积金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

(二)推进管理服务转型升级需要

数字化转型支撑住房公积金业务模式和服务模式创新,满足更大规模资金业务需要和数据管理,支撑服务效能提升。

(三)满足缴存单位职工需要

数字化转型能更好满足缴存单位职工跨区域、跨部门、多渠道办事的需要,支撑服务场景智慧化,通过业务流程自动化、智能化实现精准化服务供给。

(四)住房公积金高质量发展需要

数字化转型让住房公积金提质扩面更精准,运营效能更科学,服务更透明规范,服务的可靠性、保证性、及时性明显提升,还能显著提升风险预警能力和抵御能力,支撑住房公积金高质量发展。

五、住房公积金数字化发展对策和路径

(一)提升业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各地缴存提取等事项存在巨大差异,服务事项细分从几项到几十项不等,住房公积金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势在必行。数字化转型有效支撑打造全国一体服务体系。

(二)增强基础数据的可靠性

通过数字化转型,更好借助内部历史档案和外部数据通道,建立数据治理全生命周期治理机制,依托数字化技术,实现基础数据科学治理,持续提升数据质量。

(三)深化数据联网共享及拓展应用

结合本地数字化发展实际推进数字化,加速扩容数据共享覆盖,深化数据联网共享应用支撑数字化发展,打造高水平数据信息互联互通、业务协同联动新模式。

(四)强化资金运营及风险防控能力

依托数字化实现庞大资金的运营和复杂风险的防控,推进数字化风险治理,完成信息系统等保建设,依托大数据、云平台等保障资金安全、数据安全和业务安全。

(五)注重科学规划强化资源保障

建设数字化专业和住房公积金业务复合型人才队伍,强化资源保障,还需推进人才队伍数字化能力和住房公积金专业化能力的提升,通过强有力的数字化转型支撑构建强大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数字化能力。

(六)聚集一体化发展提升数字化水平

依托数字化转型实现服务创新和制度完善,提升跨区域公积金服务水平,推动住房公积金服务一体化,实现深化跨部门、跨行业合作协同。坚定将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住房公积金管理服务,构建数字化发展新模式,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住房公积金运营服务效能全面提升,让住房公积金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