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深度交汇的背景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已成为撬动区域均衡发展、释放内生动力的核心引擎。住房公积金制度长期以来主要服务于城镇职工。然而,实现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宏伟目标,迫切要求这一制度突破“城镇专属”的藩篱,积极向广阔的乡村腹地及庞大的进城务工群体延伸覆盖。如何充分激活现有政策工具,释放公积金在城乡融合中的保障作用,是寻求公积金发展的重大课题和必然路径。本文立足吉安市实践,探索公积金赋能城乡融合的可行路径。
一、吉安市公积金发展现状
吉安市住房公积金政策一直充分发挥保障作用,近几年推出了系列有效举措应对行业变化:
(一)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一步。近年来,吉安中心积极推行灵活就业人员建缴政策,及时将公积金制度逐步覆盖符合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返乡创业人员及本地灵活就业者,并提供多档缴存基数选择。该项政策是吉安市落实“人的城镇化”、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的实质性举措。
(二)增强城市归属感的战略通道。近年来,除保持一贯的低融资成本外,吉安中心出台了全面降低首付比例、全面实行“提贷并举”、允许“直付首付”、灵活就业人员建缴享受同等贷款政策等一系列贷款优惠政策。这不仅缓解了“城乡两栖”的尴尬,更通过“住有所居”增强归属感,为本地产业稳定提供高质量劳动力。例如,吉安市吉水县近支柱电子企业景旺电子厂,通过享受公积金政策,已有百余名进城务工人员实现县城购房梦。
(三)激活乡村沉睡资产与改善人居的金融杠杆。吉安市乡村拥有大量传统农房,居住条件亟待提升。吉安公积金同意建缴职工(包括家庭成员缴存)用于自有合法宅基地上自建住房、翻建、大修等的公积金提取业务,从目前来看,推动了部分乡村建设投资。从长远来看,不仅改善人居环境,更能盘活农村宅基地和农房这一巨大“沉睡资产”,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二、现实困境:服务延伸与风险控制的深层挑战
目前,受限于地方经济发展成都,在吉安市乡镇层面拓展公积金服务,面临复杂严峻的挑战:
(一)服务触达“最后一公里”受阻。吉安市下辖13个县(市、区),乡镇分布广袤。许多偏远乡镇居民前往县城公积金中心办理业务,单程耗时长,交通成本高昂,极大抑制了缴存和使用的积极性。而部分农民及务工人员对线上操作不熟悉,依赖线下服务。县级办事处受网点、人员等现实因素制约,导致乡镇无法办理线下公积金业务。
(二)乡镇房地产市场脆弱性突出。一是吉安多数乡镇房地产市场容量有限。乡镇单个开发项目规模极小往往仅几十户,而且项目周期长、去化速度慢,极易受当地经济波动、人口波动性流出等因素影响而陷入滞销困境。二是抵押物价值波动剧烈。乡镇房产市场基础薄弱,缺乏稳定参照系。抵押物(房产)评估价值易受经济下行、人口持续外流影响而大幅贬值,一旦贷款违约,处置困难且回收率低,严重威胁公积金资金安全。三是开发商资质与管理参差。参与乡镇开发的多为本地中小房企,其资金实力、项目开发经验、质量管控和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薄弱。
(三)资金安全性与普惠性的平衡难题。在乡镇项目风险高、农房作为抵押物价值认定及处置机制尚不完善的现实下,如何既响应农民翻建住房、乡镇微小刚需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又能构筑有效的风险“防火墙”,保障全市公积金资金池的稳健运行,是吉安中心面临的突出矛盾与重大考验。
三、破局之道:激活存量、创新机制、强化协同的实践路径
破解困局,不能寄望于服务网点大规模下沉的“硬投入”,而应立足实际,以制度创新、服务重构、风险重控为核心,探索政策深度、激活政策潜能:
(一)深化灵活就业覆盖,激活个体参与源头活水。吉安市拥有庞大的灵活就业群体,他们是城乡融合最活跃的“细胞”。一是精准宣传。依托“赣服通”、中心公众号、APP等渠道,制作发布通俗易懂的宣传动画、短视频;联合有关部门、单位,在工业园区、大型招聘会设立流动宣传点,宣传缴存权益,增强制度吸引力和长期缴存信心。二是便捷开户。试点探索“刷脸认证+电子签约”的线上全流程开户,彻底打破地域限制。同时利用合作银行的乡镇网点,试点银行工作人员帮助线上开户。三是弹性缴存与激励引导。可探索允许按年、季、月甚至按项目收入灵活缴存,同时探索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红、土地流转租金收益、民宿经营收入等列入缴存基数参考。在财政状况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小额缴存补贴(如首年缴存额5%的奖励)。
(二)撬动农房改善升级,精准服务吉安乡村振兴。将公积金赋能农房改造,是打通制度惠农“最后一公里”、提升乡村宜居水平的关键。一是探索农房适用公积金贷款比例。可以设置专门针对自建房需求的小额贷款,设定单户农房贷款上限(如5-20万元),覆盖其基本建造成本。二是简化农房业务办理流程。推行“线上预审+ 线下一次核验”模式。三是风险防控。引入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贷款提供一定比例的风险分担。优先支持纳入吉安市农房改造提升计划、庐陵风格保护村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农户申请。贷款发放可与工程进度挂钩。
(三)创新服务风控机制,筑牢吉安制度根基。一是构建下沉服务网络。升级中心APP、网厅,实现所有高频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设立通过服务热线提供实时咨询和指导。二是政银企合作代办。全面深化与农商行、邮储银行等乡镇网点密集的金融机构合作,在符合条件的乡镇支行、邮政所设立公积金业务代办点,提供“一站式”服务。探索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规模以上企业(提供集中代办)的合作模式。聚焦支持乡镇刚需项目,重点支持满足本地居民及稳定就业农民工刚性、改善性需求,以及规模适中、配套明确、有可持续产业或就业支撑的小型乡镇住宅项目。严格规避纯商业地产、超大社区、位置偏远缺乏支撑的项目。三是申请模式创新。探索将地理位置相邻、开发商资质良好的多个小型乡镇项目“打包”申请公积金贷款支持,分散单个项目风险。
四、结语
住房公积金制度从城镇走向乡村、服务城乡融合发展,是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与自我革新。对于吉安市而言,在线下服务难以全域下沉的客观约束下,破局的核心在于以创新思维和改革勇气,深度激活“灵活就业建缴”“农房自建翻建提取”“务工依法建缴”三大政策。通过线上服务革命、政银企代办网络构建、项目精准筛选与风控模式创新、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建立等组合拳,吉安定能实现公积金服务的有效触达与风险的有效管控。当公积金制度成功跨越城乡鸿沟,它将成为打破住房壁垒、促进人口双向流动、助力乡村建设和美家园的强劲“融合剂”与“助推器”。在吉安描绘城乡融合发展的壮丽画卷中,住房公积金制度必将承载起万千家庭的安居梦想,谱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时代庐陵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