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滨州中心基本情况
滨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为直属市政府管理的正县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内设8个职能科室,9个县(市、区)管理部,现有在编人员63人,劳务派遣人员77人。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218.27亿元、职工累计提取住房公积金105.64亿元、累计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180.30亿元,累计上缴城市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补充资金5.33亿元,在支持全市住房建设和实现职工住有所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中心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通过“数聚赋能”、“流程再造”、“标准化建设”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公积金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所想所需作为优化服务、改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释放了信息化发展红利,充分利用大数据、电子档案、电子签章等技术手段,推进线上业务办理,真正实现了“零跑腿”。2020年11月27日,我中心以99.1高分顺利通过综合服务平台验收。
二、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主要措施及成效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住建部和省厅关于加快住房公积金信息化建设部署要求,以数据融合应用驱动业务重塑、服务创新,建成了智能化、标准化、高品质的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了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办理的公积金服务新体系,全面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掌上办”,树立了数字滨州新标杆,得到缴存职工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广泛好评。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科室、管理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信息管理科,全面协调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及验收工作。印发了《推进滨州市住房公积金业务“一次办好”实施方案》、《综合服务平台培训推广方案》等支撑性文件,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形成了中心内部各科室、各管理部协调有序,对外与各相关部门(行政审批局、大数据应用中心)密切配合的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实施“数聚赋能”工程。坚持需求导向,围绕公积金重点、热点业务,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基础支撑和创新驱动作用,推进了数据归集、拓展了共享应用、加强了流程改造、创新了服务监督,开发建成了具有滨州特色的住房公积金综合服务平台,形成了以门户网站、网上服务厅、微信、12329热线、12329短信、微博、手机APP、自助服务终端八大服务渠道为核心的在线服务体系。在数据共享方面,依托滨州市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省公安人口信息、省民政婚姻和殡葬信息、省税务完税证明和发票信息、省市场监管企业注册信息等省级数据资源,以及市人社社保及失业信息,市直和各县区不动产登记信息、房屋交易信息,中、工、农、建、齐鲁银行贷款信息等市级数据资源的共享应用,累计调用13个部门(单位)的23项数据服务。
(三)开展标准化建设。紧紧围绕“打造公积金惠民便民特色服务品牌”要求,积极开展管理、业务、服务三项标准化基础工作,实现全流程全天候服务标准化。一是管理标准化。各县市区管理部严格执行中心出台的《服务标准》,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制定管理部的《管理办法》,其中融合了大厅的各项工作制度,为大厅规范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业务标准化。在结合各类业务政策和业务指南的基础上,为窗口业务服务制定了一套系统完善的《业务手册》。每位新入职员工在经过系统化培训后都要通过这本手册快速学习和掌握基本业务知识,完成相关业务操作。并定期组织业务学习,不断加强员工的业务素质。三是服务标准化。主要从服务环境、服务方式、服务措施、服务礼仪四个方面入手。在服务环境上,注重大厅窗口环境的整洁,座椅的整齐摆放,在休息等候区设立饮水机,方便顾客饮水,在窗口柜台放置纸抽,方便按手印后及时清洁擦手。在服务方式上,在延续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的基础上,创新了“容缺办理”的方式,并大力推广公积金业务“网上办”、“掌上办”,使业务办理真正实现多样化。在服务措施上,大厅中设立便民药箱、便民伞架、便民花镜等贴心设施,真正做到“细微入手、点滴开始”,用心做好的服务。在服务礼仪上,对标河南焦作先进经验,柜面服务实施量化管理。统一着装,佩戴工牌,实行接待办事群众“举手迎、笑相问、礼貌接、及时办、准确签、目相送”的服务六部曲,一言一行都有严格的服务要求和标准,把对办事群众的尊重、热情、亲切和真诚,体现到举手投足中。
(四)加强宣传推广。一是创新宣传方式。服务大厅设置网上服务体验区,安排专人介绍线上业务办理方式,提升群众对新渠道的认同感和体验度;在坚守传统传播媒介阵地外,还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等热门宣传新渠道,发布了办事指南、网上操作流程、制作了宣传动漫片等,确保宣传效果“入眼、入脑、入心”。9月份,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WCI在全市排名第一。二是上门宣传服务常态化。通过公积金移动业务办理渠道,精准对接房地产开发等企业,到广场社区现场为职工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办理等上门服务,畅通服务企业群众的“直通车”。三是密切与企业沟通交流。各管理部采用集中培训、微信建群、电话回访的方式宣传公积金政策和业务办理指南,在线答疑解惑,及时推送最新政策,倾听客户所盼、解读企业所想,打造服务型效率型一流政务服务环境。
通过开展住房公积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不断创新优化“互联网+公积金”业务办理模式,打造了滨州公积金服务品牌,主要成效如下:
(一)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面实现。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原则,全面梳理优化政务服务事项,积极推进线上办理业务。截至目前,山东政务服务网25项公积金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占比100%。
(二)线上业务“秒批秒办”便民利民。及时归纳发现服务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分析研判缴存单位和职工的诉求和期盼,找准服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推进服务供给精细化。目前,滨州公积金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业务办理、信息查询、互动交流、信息发布四大类共计81项功能,其中业务办理类43项功能实现了不见面审批,商业还贷提取、离退休提取等25项实现了线上秒批秒办。
(三)电子证照应用全面推进。已实现身份证电子信息的对接与应用,客户只需通过手机出示在“爱山东”APP上申领的身份证电子信息,即可办理相关业务,无需再提供身份证原件。不动产权证、不动产登记证明、结婚证、离婚证等电子证照也已经实现了对接调用,将在业务办理中进一步推广应用。推行电子档案,电子签名认证,档案扫码自动归档,电子档案及时存储调用,实现了公积金业务流程无纸化。
(四)住房公积金贷款实现“零跑腿”。中心在现有的贷款流程基础上,不断创新方法、寻求突破,与试点银行、市直不动产登记中心进行业务流程融合和改造,将公积金贷款受理、审核、合同签订、房产抵押、放款等公积金贷款业务全流程进行线上受理改造,将电子档案线上收件、办理要件模板固化、电子签章后台签批、电子数据共享传递等全新因素引入线上贷款的申请、审批和房产抵押流程中,打造了线上贷款业务“零跑腿”项目,解决了公积金贷款业务办理过程中必须跑柜面、多头跑和跑多次的问题。今年11月份,中心继公积金提取类、还贷类和归集类业务实现“零跑腿”后,成功办理了第一笔期房公积金贷款“零跑腿”业务,标志着滨州公积金以行业领先的姿态提前迈入公积金“零跑腿”新时代。
(五)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全面建立。在服务监督方面,自建了“好差评”系统,实现了与省评价系统的对接,围绕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办事流程、服务规范、服务质量、整改实效、监督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激发工作人员创新工作、改进服务的内生动力。
今后,中心将继续贯彻落实住建部和省住建厅的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强化系统设计,提升网办深度,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不断优化完善渠道服务,持续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建设,全面实现业务、服务、管理的智慧化转型和升级,努力推进住房公积金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