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nd

刚柔并济促建制 法治护航惠民生
来源: 十堰住房公积金中心 刘翔   编辑: 陈振华 时间: 2025-09-10
分享到:

近年来,十堰住房公积金中心丹江口办事处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住房公积金制度全覆盖的决策部署,聚焦非公企业和新业态、新领域就业群体,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创新“执法+调解”工作机制,辖内非公企业陆续建制,其中某公司一次性为90余名外派职工开户,一次归集额达50余万元,切实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实现了法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双重提升。

一、以“柔”化心,提升服务温度

1.前置沟通,普法先行。针对企业“怕处罚、增成本”的顾虑,组建调解专班上门宣讲《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及地方政策,强调企业主体责任。针对涉案企业,主动发放《政策告知书》《建制指南》,明确法律依据与违法后果,以“政策温度”化解抵触情绪。

2.分类研判,精准施策。主动争取部门支持,协调相关部门调取企业社保缴费、经营数据,综合评估企业经营状况。针对企业“资金压力大、用工不稳定”的痛点,制定“分类缴存方案”:对历史欠缴部分允许分期补足,对在职职工按工龄长短选择不同缴存比例(5%~10%)先行建制,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保障职工权益。

3.职工联动,凝聚共识。建立“职工代表参与机制”,组织职工代表、企业、办事处三方协商,明确补缴范围、时间节点。通过干部现场普法、职工现身说法等举措,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感,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避免矛盾激化。

二、以“刚”立规,筑牢法治防线

1.执法程序标准化。参照十堰住房公积金中心行政执法的相关程序,结合丹江口本地实际,探索建立“受理—研判—反馈—回访”工作闭环,对调解未果的企业,依法启动执法程序,按期送达制式文书,并同步录音录像,确保程序合法、证据充分。

2.整改验收动态化。建立“建缴跟踪台账”,对企业补缴进度实行月度核查。专班人员每月定期走访相关企业,主动对接企业财务人员,指导公积金账户开设、缴存基数核定,确保制度落地可持续。

三、刚柔并济,释放惠民效能

1.扩面提质,制度覆盖持续扩大。通过“执法+服务”双轮驱动,非公企业建制率从之前的不足10%一路攀升至17.22%,灵活就业人员缴存量同比增长3倍,累计归集资金突破30亿元。

2.社会认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柔性执法化解纠纷4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2%;企业对公积金政策满意度从68%升至89%,形成“企业愿缴、职工受益”的良性循环。

四、系统提升,建立长效机制

1. 构建工作闭环。建立“预警式调解”-“协商式调解”-“兜底式调解”全链条问题处置机制,对12345热线、阳光信访平台、网上问诊等渠道推送的问题线索前置介入;搭建职工-企业-办事处三方对话平台;对困难企业提供缓缴备案、阶段性降比等政策支持。

2. 融入“法治+服务”理念。坚持执法是手段、合规是目的。对困难企事业单位“帮扶在前”,协助制定“分步缴存计划”;对恶意欠缴“重拳出击”,守住法律底线;同步开展“法治体检”专项行动,帮助企业规范用工管理,源头防范风险。

3.联动攻坚提升。联合人社、税务部门建立“未建缴企业动态清单”,重点攻坚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群体,推广“行业集体协商”模式,力争在物流、家政等行业实现建制突破。